美食情结在异乡

洁文

住在英国一段时间之后, 就会开始明白为什么周围的人都那么热衷于谈论天气,因为这里的天气是一天三季、变幻莫测, 总能给人提供茶余饭后丰富的谈资。由此也联想到为什么我们华人都那么热衷于谈论各种与“吃”相关的话题,即使身处海外仍然不改此心。那是因为中华美食文化实在是博大精深,地域的气候和食材、文化的传统和习俗使各个地区都自成独特的风味,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淮扬菜、浙菜、湘菜和徽菜这八大菜系。如果要详细地提到有地方特色的家乡口味,那就真是数之不尽了。

身居海外的华人最特别的经历之一,就是有机会尝试大江南北不同风味的食物,并在海外合口的“食物”感觉不那么丰富的情况下,练就一身新技能,结交很多新朋友。还记得我刚来英国的时候,什么菜都不会做。英国的食物虽然品质有保证,可是适合华人的品种和口味实在是既少又单调,于是每天都为要吃什么而发愁。我至今都非常感恩, 当年在英国认识的第一位好友会烧一手好菜,而且是地道的中国风味,她竟然还不嫌弃我什么都不会做!中国人常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如果放在我们留学生的身上,那真是“吃逢知己千顿少”啊!经常凑在一起买材料做菜开启了我们之间友谊的大门,我也在这过程中厨艺逐渐长进。我想任何一位曾在异国生活过的华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很多的知心朋友就是在买菜、做饭、一起吃饭的过程中结交的,分享食物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尤其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如果有人请你吃一顿热腾腾的中国饭菜,你一定不会拒绝吧!

当然食物对华人而言还不仅仅是味道本身,也不仅仅是结交朋友的载体,食物还承载着更特殊的含义。前两年中央电视台投拍了《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 引起极大反响,被戏称为“吃货的专属纪录片”,这部纪录片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当他们拍摄食物的时候,更多挖掘的是食物背后的人情和乡愁。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评论:“无论我身在何方,胃都指着家乡的方向!”这实在是对华人和家乡美食之间微妙关系的一种精要概括。

对我这个从小生长在江南水乡的人来说,来到英国学会的第一大技能就是做面食。对南方人来说,饺子不过是用来应急的快速食品,还记得爸妈在我小的时候,总是会事先冰冻好很多饺子,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拿出来吃,以致于我有一段时间总是把面食和不怎么好吃联系在一起。可是来到英国以后,认识很多北方的朋友,才知道饺子可是逢年过节、宴请宾朋的必备食物。我一开始只是凑个热闹跟着他们学揉面、  皮、做馅儿,可是渐渐地倒是越来越上手,自己偶尔也会邀上三五好友倒腾一番。自制的饺子十分可口,我也颇为得意。

即便学到了做面食的新技能,可还是改变不了我这个南方人的胃口。饿的时候想到的还是妈妈做的番茄炒鸡蛋加上一碗白米饭;病的时候就怀念爸爸做的排骨萝卜汤泡饭;过年的时候特别想吃上一口外婆拿手的荠菜糯米团子和各样凉拌的酸甜小菜。无论我走过多少不同的地方,无论我吃过多少各地的美食,那生我养我之地所烙印下的食物情结就深深埋藏在我的心中,时不时地用那独特的风味勾起我对家乡的怀念。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曾这样形容他自己:“为什么我的嘴里常含口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这也是每个华人心中被家乡食物所牵动的一份情感。

保持联系

欢迎订阅《活水》电子报
接收最新文章和Podcast